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大園區】菓林里環保志工隊

菓林里,位於桃園市大園區,是一處鄉村與都市邊緣交錯的地方。菓林里西側與三石里及桃園國際機場接壤,北臨竹圍里,東與南則與蘆竹區相連。其地名「菓林」來自日治時代的小地名「拔仔林」,意指「番石榴(芭樂)樹成林」的地方,早年此地遍植芭樂與果樹,因此得名。 近年來,菓林地區因為桃園航空城及都市計畫重劃的推動,被視為未來發展與基礎設施提升的重點區域。菓林里仍保有的農田、小徑、果樹與鄉村生活風貌,與都市重劃所帶來的現代化建設相互交織,使得這裡既有根,也有看向未來的望遠鏡。在這樣的土地脈絡裡,菓林里的每一片田、每一條巷,都承載著人與土地的連結,也培育了志工們無私的付出。 菓林里環保志工小隊的特色,首先是非常明確且實際,里內設有資源回收站,所有回收物品皆由志工分類、整理、變賣後,將所得全數捐贈給弱勢團體。這不只是一項環保愛心,更是一種關懷社區內需要幫助者的行動。這些捐贈,是菓林人美麗的善行。 隊長莊阿雲在一次接受訪問時說的話至今令人動容:在加入環保志工隊之前,看見環保志工前輩們每月定期在社區打掃環境,不辭辛勞任勞任怨,那時他覺得他們像一群「傻瓜」,願意這樣付出,不計較代價。後來他成為其中一員,才理解服務與付出的意義:不只是時間與體力,更是一顆願意服務的心。每次看到社區乾淨整潔,巷道沒有垃圾,甚至里民因為自己動手做資源分類,讓社區環境好了許多,他心中就會升起一股成就感。這種感受不是從外界榮耀或獎項而來,而是從環境的實際改變與里民的微笑中得來的。 榮耀並非菓林里的核心目的,但他們卻也不會缺席:菓林里環保志工小隊曾經在 109年 桃園市各里環保志工小隊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評比競賽中獲得 特優獎;在 111 年、112 年 的「桃園市環保志工群英會 ‒ 環境保衛戰」中屢獲優等;到 113 年,在「環保金頭腦」競賽中被評為傑出。這些獎項雖然不是志工隊招牌,卻是對這群默默付出者的一種肯定,是讓志工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對自己說:「我的努力有被看見」。這讓樸實無華的菓林里志工們,即使不擅張揚,也有在社區中被尊敬的那一刻。 在菓林里,每一位環保志工都像小小螢火蟲,帶著微光前行。天清晨打開資源回收站、每月例行的清掃,他們的手和心都充滿熱情。那些不起眼的動作,彎下腰撿拾散落的塑膠片、把紙類與鐵鋁罐分類,將資源變成幫助別人的力量,這些廢棄物看似微小,卻匯成了菓林里的溫暖。 莊阿雲隊長的願景,也是一種邀請:他希望繼...
最近的文章

【八德區】瑞德里環保志工隊

瑞德里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鄰近八德市區要道,有著溫馨恬靜的生活氛圍,是一個兼具現代都市發展與傳統人情味的地方。走進瑞德里,不難發現這裡的社區文化深厚,鄰里之間互助友愛,居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與環境維護的意願。尤其在這個快速變遷的城市中,瑞德里展現出「傳統鄰里守望」與「現代環保意識」的巧妙融合。當地居民除了重視生活便利,更積極參與各式公益與環保行動,使瑞德里成為一個重情感又重視環保的模範社區。這裡不僅是居民安心生活的所在,更是推動環保理念、展現永續精神的重要所在。 瑞德里環保志工小隊在隊長康秀雲的帶領下,至今已走過19個年頭,志工總人數高達81人,展現了深厚的社區凝聚力。志工年齡層橫跨最年輕的21歲到最長壽的82歲,平均年齡66歲,證明這是一個跨世代、跨年齡的優秀隊伍。其中更有49位志工服勤超過10年以上,顯見長期奉獻的決心與使命感。小隊每週六早晨固定出勤,出勤時間通常為4小時,服務範圍涵蓋整個瑞德里,確保整個社區的環境都能維持在整潔、宜居的狀態。除了例行的掃街與資源回收,小隊更將社區居民的參與納入體系中,讓「做環保」不僅僅是志工的工作,而是整個社區共同的行動。這樣的模式,讓瑞德里不只是乾淨整潔的居住地,更是環保教育的最佳場所。對於社區而言,環保志工小隊就像是一股安定且持續的力量,不僅提升生活品質,更讓「環境守護」成為居民共同的信念。 瑞德里環保志工小隊最大的特色,不僅是勤奮地掃街或分類資源回收,更在於「創意」與「愛心」的巧妙結合。志工們善於利用回收物品製作各式創意作品,從鋁箔包縫製成的遮陽帽,到鋁罐裁剪出的裝飾品,再到玻璃瓶、吸管與紙類重新組合的藝術品,這些都不僅美化了社區環境,更成為公益義賣的特色商品。隊長康秀雲表示,瑞德里環保志工隊是一支「有愛心、有熱情、有創造力、向心力、服從力」的優質團隊。每週六清晨,志工們齊聚一堂進行資源回收分類,並積極向社區宣導減塑、環保杯與自備餐具的重要性。這些努力不只改變了里民的生活習慣,也讓環保成為社區文化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回收所得成立的「環保基金」用於急難救助、勵學獎學金與敬老活動,照顧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從學子、長輩到弱勢族群。這樣的運作模式,不僅展現團隊的效率與愛心,也讓環保行動真正落實於社區,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 瑞德里環保志工小隊的努力,不僅深獲居民肯定,更多次在各級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桃園市乃至全國的亮...

【龍潭區】中興里環保志工小隊

龍潭區位於桃園市南部,是個融合自然景觀與文化底蘊的城鄉交界區域。中興里位於於龍潭區的核心地帶,有遠近知名的龍潭大池、石門水庫以及三坑老街等景點,不僅風景宜人,更有著深厚的人文資源。 中興里雖非龍潭區最大里,但卻因其社區凝聚力與居民參與度高,而成為區內典範社區之一。這裡的居民務實樸華,講究社區共享與環境保護的理念,過去十多年來持續深耕在地,從傳統農村走向現代,轉型注重永續發展與低碳生活,而在這股踏實與進步的背後,有一群不辭辛勞、默默奉獻的環保志工們。 進入中興里,便有一股清新整潔的感受。除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更是人和的成果。由彭石松隊長所領導的中興里環保志工小隊,已深耕社區長達20年,目前共有66名志工,從56歲到80歲的志工們,展現了不同世代的合作精神。 其中更有53位志工已服務超過10年以上,可見這支志工隊穩定持久的一面。志工們會於每月第二與第四週的星期六出勤,平均每次服務2~4小時,足跡遍及全里的每一條街道、巷弄、公共設施,用實際行動推動家園乾淨。 這支志工小隊的運作,不僅是維持清潔,更是中興里各社團之間串流的樞紐。他們支援文化活動、協助社區動員、維護綠地環境,更經常是居民防災、防疫或市政推廣的第一線協力者。透過長年累積的努力,中興里環保志工已不再只是「打掃街道」的工作人員,而是推動社區共好、環境永續發展的強力引擎。 「用心,就能創造改變。」這句話用來形容中興里環保志工小隊,再貼切不過。在隊長彭石松的領導下,志工小隊早已超越傳統,不再只是扮演清掃者的角色,而是積極開創社區永續經營的新格局。彭隊長以「低碳六大信念」為藍圖,從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永續經營等六大面向,系統化地帶領社區前進。 他強調:「本小隊重視政府推動的每一項政策及環保工作,屢獲認證與肯定,是所有志工用汗水換來的榮譽。」中興里還有「棄而不捨修惜站」與「電器維修班」,透過修理與再利用,延續物品生命週期,減少垃圾與資源浪費,也落實「惜物愛物」的價值觀。此外,志工隊也積極辦理二手物交換活動,打造循環經濟的實踐場域。這些行動不僅改善社區環境,更提升居民的環保素養與認同感。 龍潭中興里,是一個走在環保前線、具前瞻視野的美好模範。從地方基層一路走到市級、中央表揚,中興里環保志工小隊的表現早已獲得各界肯定。回顧其輝煌紀錄,早在民國100年,彭石松隊長就榮獲「推動環境保護有功人員特優獎」,...

【桃園區】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區中原里位於桃園區西南部中路次分區核心地帶,鄰接中平里、中信里與中聖里,行政管轄範圍不大但位置重要,是連結市區與中壢邊緣的關鍵交通節點。這一帶是典型的高密度都市住宅區,公共空間不多、街道也比較緊湊。住在這裡的居民生活節奏快,社區活動也很常見。因為空間密集、距離拉近,大家更有機會互動、互打照面,鄰里之間情感維繫自然熟絡,進而願意合作,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小而團結」的生活模式。 在這樣的空間背景下,中原里雖然範圍不大,卻包含宏昌六街至十三街、泰昌一街至六街及中平路等多條動脈,形成「街坊共治」的小場域,也賦予環保志工小隊獨特的在地使命與親和力。里民在清晨散步時會見到志工們忙碌於街角、巷弄,不受城市規模限制,只要有心,就能凝聚力量共同維護環境。這種「小而團結」的社區特質,使中原里成為環保的優質典範,也是一塊更易深入、更可落實的社造沃土。 雖然中原里的行政範圍不大,但在這片小型社區當中,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卻以55位來自不同世代的志工而成為具高度凝聚力的團隊。隊長王秀璞帶領55人(年齡從28到79歲)於清晨06:00至10:00,在宏昌六至十三街、泰昌一至六街及中平路等主要街區清掃,彰顯志工團隊「規模小、效率大」的最佳寫照。 中原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亮點之一,即是「中原快樂棧」,一處由荒蕪角落轉變而成之低碳生態場域,承載在地社區營造與環境教育使命。王秀璞里長(兼任志工小隊長)於110年提案「清淨家園社區發展計畫」獲得補助後,在環保志工們的聯手打造下,成為拓展荒野、轉型社區綠地的成功案例。 桃園市環保局也依據此地的魚菜共生、有機農作與透水鋪面成果,授予中原里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兼具教育價值與生態效益。這份成就不僅展現志工隊的團隊行動力,更顯示城市治理中「社區共造」的力量。正如王秀璞隊長所言:「從一塊20多年荒地改變至今,吸引里民和鄰里前來參觀,真的要給環保志工隊一個讚!」這段話不只饒富感謝,亦讓快樂棧成為中原里的驕傲。 過去兩年來,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積極規劃並及參與多元活動,反映其志工文化的內涵與活力。不僅在民國111年提出低碳鄰里申請案,設置魚菜共生與生態池;3月接待幼兒園戶外教學;5月邀請國際關懷協會孩童團體體驗中原快樂棧;7月率隊赴外地觀摩低碳建設;8月舉辦跳蚤市場義賣;10月參與客家博覽會執行環境維護任務。這一連串活動反映出志工小隊不只生態巡守,還跨足教育、文化與公...

【大溪區】永福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市大溪區,素有「木藝之鄉」美譽,其間的永福里,更是融合歷史、文化與產業精華的寶地。永福里地處信義路與金山路交界,不僅坐擁便利交通動線,也保留了大溪傳統聚落的純樸風貌。這裡不僅有著傳承百年的永福龍山寺,每年農曆2月19日與9月19日舉辦的慶典活動,更是凝聚社區情感與信仰的重要時刻。此外,結合在地小農發展苦茶油種植等農業文化,永福里以在地農產活絡地方經濟,也深具永續發展潛力。 永福里環保志工小隊自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七年,現有志工人數39人,年齡從52歲到89歲不等,平均年齡達70歲,展現出「銀髮力量」在社區中不可取代的價值。他們的服勤範圍包含大溪區的信義路、金山路與永福里街道,每月平均有32位志工出勤,每次服勤長達六小時,為社區帶來穩定而持續的潔淨力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隊中有多達25位志工服務年資超過十年,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與穩定性,成為地方環保工作的堅強後盾。 在隊長廖芊樺的領導下,永福里志工隊以環保為核心,並結合社區服務,積極推動資源回收與環境整潔工作。他們不只是清潔街道,更以身作則,成為永福里社區凝聚力的象徵。透過長期的投入與實踐,這支隊伍早已成為永福里社區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不只在清掃街道,更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對環境的敬意與責任感。 永福里環保志工小隊最大的特色,在於他們不僅專注於環境清潔,亦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社區的深度關懷。在與永福派出所合作下,他們主動協助獨居長者,捐贈洗衣機等生活必需品,讓環保服務不再只是單向輸出,而是一種社區共融的深度實踐。此外,小隊定期舉辦環保教育訓練,如生態導覽技巧、資源分類知識等,讓志工在服務過程中持續成長,形成正向循環。 廖芊樺隊長也以前瞻思維引領團隊,她強調:「我們希望建立長期的影響力,透過教育與實踐,讓環保成為一種文化,而非短期的行動。」她提到,志工隊的使命除了改善環境,更在於推動社區共融、綠化行動、資源回收、減碳等永續理念。同時,也注重志工個人成長,提供培訓課程,讓每一位志工都能在實踐中發揮潛力。這些價值落實在各項具體行動中,例如每年辦理四場志工業務聯繫會議、推動共餐不使用免洗餐具、舉辦苦茶油文化推廣活動等,皆展現其全面、細緻且深具人文關懷的志工精神。 永福里環保志工小隊不僅在地深耕,更在市級評比中表現亮眼。自108年以來,小隊陸續榮獲「資源回收暨環境清潔績效評比」優等獎、「績優低碳環保鄰里」銀級獎及「環保志工群英會-...

【龜山區】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市龜山區福源里,位於城市與山林交界的樞紐地段,是一處兼具歷史記憶與自然資源的社區。福源里原為「兔坑村」的一部分,因地廣人多,於民國87年正式分村獨立。這裡的地勢起伏有致,包含大同路356巷、湖山街、綠野街、河濱步道、福源街及福源山步道等地標,形成一個結合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多元地貌社區。特別是福源山步道,早期,這條步道是兔仔坑通往鶯歌的重要山徑,曾因荒廢而漸被遺忘。然而,透過地方居民與志工的共同努力,逐步重現舊日風貌,成為今日廣受歡迎的綠色步道。 在福源里深耕多年的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自民國91年成立以來,至今已邁入第22個年頭。由現任隊長顏福來帶領,這支小隊肩負起維護社區環境清潔與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責大任。目前隊上共有40位志工,其中年齡最長者為79歲,最年輕的則為36歲,整體平均年齡為66歲,展現出「長青與傳承並重」的精神。令人敬佩的是,當中有28位志工服勤超過10年以上,長年持續不懈地貢獻時間與心力,可謂是福源里的環保中堅力量,小隊平均每月約有35位志工出勤,每次服務時間長達4小時,這就是福源里能維持清潔與宜居環境的關鍵,用實際行動詮釋「在地守護者」的角色。 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能有今天的規模與成就,背後最大的推手,正是現任隊長顏福來。身為福源里的見證者,顏隊長親身經歷了社區從「兔坑村」到「福源里」的轉變。他回憶道,當年剛成立時,福源里環境惡劣,工廠林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居民對生活品質普遍失望。正因如此,顏福來決定挺身而出,召集志工伙伴,他們捲起袖子,從除草、整地、鋪路、種植,到建設涼亭與觀景台,幾乎全靠人力一點一滴完成一起動手改變家園。隊長顏福來表示:「環境清潔做得好,身體健康免煩惱。」這不僅是他對志工夥伴的勉勵,更是福源里整體環保文化的縮影。而這一切,皆來自環保志工的無私與堅持。他們讓這條步道不再只是通往山林的道路,而是一條通往人心、通往永續未來的希望之路。 福源里的經驗告訴我們,環境的轉變,並不需要浩大的工程,也不必仰賴龐大預算。只要有一群願意俯身做事的人,就能翻轉整個社區的面貌。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的故事,是一段從荒煙蔓草走向綠意成蔭的歷程,更是一部由居民親筆書寫的環境運動紀實。走在福源山步道上,我們踩著的是他們親手鋪就的路,聞到的是他們種下的花木清香,看見的是他們堅持不懈的信念所開出的綠色之花。他們或許不是名人,也不會上新聞頭條,但他們的故事,值得被記...

【桃園區】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區位於臺灣桃園市東北部,桃園區為桃園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桃園市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交通中心,其中在桃園區的中聖里,環境非常優雅,是個高品質社區,這裡沒有流浪貓,只有里貓,而且眼睛看到的每個喵星人都非常福態,可見生活安逸與幸福。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成立至今已18年,在隊長崔美瑛的帶領下,小隊發展蓬勃,現有志工52人,其中服勤超過10年的資深志工達22人。除了專注於環境清潔與改善髒亂地點,志工們還在社區設立了有機菜圃,積極推動永續農耕。菜圃內配備雨水回收系統、好氧堆肥設施及環保酵素等資源再利用裝置,全面實踐綠色循環的理念。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積極舉辦多元活動,其中以聞名全國的跳蚤市場最具特色。小隊設立公益攤位與臉書團購平台,將所得盈餘用於為流浪貓進行結紮。過去十餘年來,致力推動街貓TNVR計畫(以結紮代替撲殺,以認養代替購買),成功營造出中聖里友善的動物保護氛圍,並在集會所設立了流浪動物的中途之家。 此外,里內八大社區均設置資源回收站,自95年起,透過申請環保署資收站改造美化經費,結合社區自籌款,逐步建構完整的綠色地圖。資收站外觀整潔美觀,已成為社區新景觀;內部分類清晰有序,顯著提升居民回收分類的意願,並為社區帶來額外收入,展現環保與社區發展的雙贏成果。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參與許多競賽獲得佳績,包含榮獲「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建國百年清淨家園「百大績優村里」殊榮及「營造永續優質環境衛生計畫」志工優等獎、「全國環保志(義)工環境知識大挑戰競賽冠軍」、「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銀級」獎的全國最高榮譽」、「資源回收暨環境清潔工作績效評比優等獎」…等等,這些肯定彰顯了他們的努力和貢獻。 最後,崔美瑛隊長與大家分享,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落實在生活之中,才是真正且永續的環保行為,我們依然會透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去宣導相關的理念;但這樣的行為模式和觀念,其實早已經變成大家的生活習慣了,而這也是中聖里最大的特色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