菓林里,位於桃園市大園區,是一處鄉村與都市邊緣交錯的地方。菓林里西側與三石里及桃園國際機場接壤,北臨竹圍里,東與南則與蘆竹區相連。其地名「菓林」來自日治時代的小地名「拔仔林」,意指「番石榴(芭樂)樹成林」的地方,早年此地遍植芭樂與果樹,因此得名。 近年來,菓林地區因為桃園航空城及都市計畫重劃的推動,被視為未來發展與基礎設施提升的重點區域。菓林里仍保有的農田、小徑、果樹與鄉村生活風貌,與都市重劃所帶來的現代化建設相互交織,使得這裡既有根,也有看向未來的望遠鏡。在這樣的土地脈絡裡,菓林里的每一片田、每一條巷,都承載著人與土地的連結,也培育了志工們無私的付出。 菓林里環保志工小隊的特色,首先是非常明確且實際,里內設有資源回收站,所有回收物品皆由志工分類、整理、變賣後,將所得全數捐贈給弱勢團體。這不只是一項環保愛心,更是一種關懷社區內需要幫助者的行動。這些捐贈,是菓林人美麗的善行。 隊長莊阿雲在一次接受訪問時說的話至今令人動容:在加入環保志工隊之前,看見環保志工前輩們每月定期在社區打掃環境,不辭辛勞任勞任怨,那時他覺得他們像一群「傻瓜」,願意這樣付出,不計較代價。後來他成為其中一員,才理解服務與付出的意義:不只是時間與體力,更是一顆願意服務的心。每次看到社區乾淨整潔,巷道沒有垃圾,甚至里民因為自己動手做資源分類,讓社區環境好了許多,他心中就會升起一股成就感。這種感受不是從外界榮耀或獎項而來,而是從環境的實際改變與里民的微笑中得來的。 榮耀並非菓林里的核心目的,但他們卻也不會缺席:菓林里環保志工小隊曾經在 109年 桃園市各里環保志工小隊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評比競賽中獲得 特優獎;在 111 年、112 年 的「桃園市環保志工群英會 ‒ 環境保衛戰」中屢獲優等;到 113 年,在「環保金頭腦」競賽中被評為傑出。這些獎項雖然不是志工隊招牌,卻是對這群默默付出者的一種肯定,是讓志工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對自己說:「我的努力有被看見」。這讓樸實無華的菓林里志工們,即使不擅張揚,也有在社區中被尊敬的那一刻。 在菓林里,每一位環保志工都像小小螢火蟲,帶著微光前行。天清晨打開資源回收站、每月例行的清掃,他們的手和心都充滿熱情。那些不起眼的動作,彎下腰撿拾散落的塑膠片、把紙類與鐵鋁罐分類,將資源變成幫助別人的力量,這些廢棄物看似微小,卻匯成了菓林里的溫暖。 莊阿雲隊長的願景,也是一種邀請:他希望繼...
瑞德里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鄰近八德市區要道,有著溫馨恬靜的生活氛圍,是一個兼具現代都市發展與傳統人情味的地方。走進瑞德里,不難發現這裡的社區文化深厚,鄰里之間互助友愛,居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與環境維護的意願。尤其在這個快速變遷的城市中,瑞德里展現出「傳統鄰里守望」與「現代環保意識」的巧妙融合。當地居民除了重視生活便利,更積極參與各式公益與環保行動,使瑞德里成為一個重情感又重視環保的模範社區。這裡不僅是居民安心生活的所在,更是推動環保理念、展現永續精神的重要所在。 瑞德里環保志工小隊在隊長康秀雲的帶領下,至今已走過19個年頭,志工總人數高達81人,展現了深厚的社區凝聚力。志工年齡層橫跨最年輕的21歲到最長壽的82歲,平均年齡66歲,證明這是一個跨世代、跨年齡的優秀隊伍。其中更有49位志工服勤超過10年以上,顯見長期奉獻的決心與使命感。小隊每週六早晨固定出勤,出勤時間通常為4小時,服務範圍涵蓋整個瑞德里,確保整個社區的環境都能維持在整潔、宜居的狀態。除了例行的掃街與資源回收,小隊更將社區居民的參與納入體系中,讓「做環保」不僅僅是志工的工作,而是整個社區共同的行動。這樣的模式,讓瑞德里不只是乾淨整潔的居住地,更是環保教育的最佳場所。對於社區而言,環保志工小隊就像是一股安定且持續的力量,不僅提升生活品質,更讓「環境守護」成為居民共同的信念。 瑞德里環保志工小隊最大的特色,不僅是勤奮地掃街或分類資源回收,更在於「創意」與「愛心」的巧妙結合。志工們善於利用回收物品製作各式創意作品,從鋁箔包縫製成的遮陽帽,到鋁罐裁剪出的裝飾品,再到玻璃瓶、吸管與紙類重新組合的藝術品,這些都不僅美化了社區環境,更成為公益義賣的特色商品。隊長康秀雲表示,瑞德里環保志工隊是一支「有愛心、有熱情、有創造力、向心力、服從力」的優質團隊。每週六清晨,志工們齊聚一堂進行資源回收分類,並積極向社區宣導減塑、環保杯與自備餐具的重要性。這些努力不只改變了里民的生活習慣,也讓環保成為社區文化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回收所得成立的「環保基金」用於急難救助、勵學獎學金與敬老活動,照顧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從學子、長輩到弱勢族群。這樣的運作模式,不僅展現團隊的效率與愛心,也讓環保行動真正落實於社區,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 瑞德里環保志工小隊的努力,不僅深獲居民肯定,更多次在各級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為桃園市乃至全國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