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觀音區】白玉里環保志工

【觀音】【阿土伯27歲發願終生當志工,從公墓到環保,活到老付出到老】

24年次的阿土伯,今年已經86歲,志工開啟之路要從當「公墓志工」這件事開始。他自民國75年起開始當起公墓志工至今。當時,他看到一片散落在白玉里的無主骸骨,他不想讓因戰爭而死亡的人們曝屍荒野,於是發願做撿骸骨的志工,默默將各種各樣、不論男女的骨頭撿起另外安置,在民國76年時,他搭建寺廟完工,收納這群無主遺骸,過程中不僅無給職也毫無任何補助,全靠善念與意志力。這幾年,阿土伯還是會定期去看公墓的狀況,荒塚草長得飛快,一年除草五次都算正常,現在年紀大了,雖該處已由公所進行維護,但他還是會常常去看是否需要拔草。

因此,阿土伯意識到環境的重要,跨入環保志工至今也超過數十年,全靠堅定的信念,他從27歲即發願一輩子都要做志工,只要身體還能動,便會一直行善,累積福澤給後代,墓地志工便是一例,當時還沒有所謂環保志工,但是將散落且無人認領的戰爭屍骨收納不受風吹雨打,除了善念積德,也是清理環境的重要工作。

他疼愛的第四代曾孫,被算命師稱讚是他的客戶中第二個天生命好的孩子,可見阿土伯在公墓的整理以及環保志工這部分奉獻良多,如今雖已屆86歲高齡,但在志工隊,不僅身體硬朗、耳聰目明,依然能跟大夥一起撿垃圾、做回收、資源分類,維持環境整潔,阿土伯身教重於言教,是家族中最好的榜樣。


【中元祭祀以環保豬代替活體豬,護佑白玉里蔚藍海岸線之美】

白玉里有長達約3公里的蔚藍海岸線,內有白沙岬燈塔、海水浴場、甘泉寺等幾處知名景點,旺季時遊客絡繹不絕,為了有良好的環境,白玉里每個月都會出動志工淨灘與掃街,讓里內景點保持乾淨,讓觀光客對觀音區留下好印象。除了將環境美化之外,還積極提倡節能減碳,在民國104年時,白玉里輪值甘泉寺、保生溥濟宮慶讚中元活動時,考慮了動保與環保議題,為了美麗海岸線的永存與平安,不再飼養豬隻,決定將一般用來祭祀的活體神豬,改成以米製成的豬公,以環保的方式祭拜神明,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觀音靠海,有許多討海人或靠撿魚苗維生的艱苦人,必須出海或冒著生命危險討得一頓飯,為求觀音娘娘保佑這塊土地,米豬公是最環保的方式,而採用環保豬祭拜,更是觀音、新屋、大園民間慶典的創舉,改用環保鞭炮代替傳統鞭炮,減少因燃燒或爆炸所發生的危險。從民國104年至今,每年都以米豬公祭祀,除去動保團體反對的殺生過程、飼養過程的不人道、臭味與水污染的問題,相信如此虔誠,眾神明會繼續護祐里民與白玉海岸,讓這片土地更加美麗潔淨。


【黃里長推垃圾源頭減量,用剩菜水果當堆肥,蔬菜漂亮又好吃】

白玉里黃謀境里長,對於里內的垃圾減量很有想法,自從參訪別的縣市了解如何製作堆肥後,回來便在里內試驗實施,家裡的菜園一向都是阿土伯在管理與耕作,加上政令宣導盡量以堆肥代替化肥,所以便將蔬菜的菜葉、水果、果皮等等製成堆肥,等發酵熟成後,再將之回到菜園當作底肥,種出來的蔬菜又大又美,居民們也紛紛效法,發現每戶的垃圾量變少了,推動了『源頭減量』的環保政策。

黃里長說,希望未來有機會,經地主同意後,能有數百坪面積的土地給里民體會自己種菜的樂趣,推動垃圾減量,建立一個白玉里的開心農場,透過種菜讓住戶有更緊密的情感交流,了解住戶習性,並且落實堆肥計畫用天然讓環境更好,希望這個計畫有實現的一天。

【媳婦阿琤身兼多職,登革熱疫情時幫忙清淨家園與宣導】

阿琤是阿土伯媳婦,負責志工隊所有大小事的聯絡,同時也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負責里辦公處與海岸工程處志工,平日還要帶孫子照顧公公婆婆,身兼多職,在外人看來應該分身乏術,但阿琤巧妙運用時間,以環保志工的工作為第一優先,常站在第一線與里民互動、宣導環保議題,因109年度桃園有登革熱案例,她服勤掃街會清除裝水容器,避免孳生源;參加關懷據點時也不斷宣導容器不蓄水,讓陽光照射保持乾燥,平日可將容器倒蓋等等,在不斷宣導與實際清除下,里內環境乾淨且迄今無疫情,可見防治比噴藥重要。

白玉里在民國106年獲得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特優之獎項,阿琤將時間盡量充分運用,有機會也建議志工們參加運動,黃里長就參加過「超半馬」運動(超過21.195公里稱為超半馬),因為當志工很辛苦,保持身體健康與生活均衡相對重要,人生半百後,應該要讓大家更能以樂觀心情享受生活。

【阿土伯四代志工,媛君願當快樂環保人,散播歡樂散播愛】

媛君為阿土伯的孫女,朋友們都認為當環保志工很酷!她認為除了當環保志工清理公共環境之外,還是需要請大家對環境覺醒,垃圾與菸蒂的來源就是隨地亂丟,她呼籲年輕人更該重視美德,承上啟下,不製造髒亂與汙染,未來才能說自己愛地球。阿土伯家族已經四代同堂,曾孫因年齡因素還不能成為合格志工,但只要大人們出勤撿垃圾,還是會將曾孫帶著,希望從小耳濡目染,長大便對環境有一定的認知,成為守法好公民。

媛君說,與家人一起當志工所產生的情感連結,更能凝聚家庭幸福,每個月在清晨出勤看似辛苦,但想到大家都能在乾淨純樸的環境中生活,一切勞累都覺到值得。家族內若將未成年的四個曾孫算入,共有8個人為環境服務著,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或當志工再累再辛苦,一家人都願意互相扶持,為環境打拼努力、毫不懈怠,而阿土伯一家四代齊做志工,已堪稱是觀音地區的典範與佳話。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園區】圳頭里環保志工小隊

圳頭里的名稱確實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這個名稱源自於日治時期的舊名「圳股頭」,而地名則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六年(1728年)。當時,漳州府龍溪縣的一位叫做郭光天的人奉清廷的命令率領一百零六人來到臺灣開墾。他們在舊大園國中南邊的新街溪引水灌溉,建立了這個聚落。因為這個聚落建立在引水渠頭的位置,因此得名「圳股頭」。後來民國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今天的大園區圳頭里。     圳頭里環保志工小隊的歷史相當悠久,可以追溯到民國93年8月成立的社區環保志工隊。在這過去的20年中,該志工小隊已經成為當地社區環保的重要力量。在卓榮騰隊長的帶領下,小隊的志工人數已達到63人之多。令人驚訝的是,志工的年齡範圍非常廣泛,從最年長的76歲到最年輕的25歲,這顯示了這個志工小隊的特別多元和包容性。     圳頭里環保志工小隊的服勤範圍相當廣泛,涵蓋了圳頭里的上街道和公共區域。他們的工作包括公園綠美化、植樹養護,以及社區和軍史公園公廁的認養維護工作。此外,他們也負責空氣品質淨化區的認養工作,以及桃樂資收站的資收換好禮服務。除了實際的環保工作外,他們還積極推廣綠色消費和綠色採購觀念。為了確保服務的持續性,他們每周六和日都有固定的出勤時間,都是為環境保護和社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卓榮騰隊長的領導下,環保志工小隊更是在里上積極執行資源回收、綠美化和拆除違規小廣告,使得圳頭里的街道與電線杆都保持乾乾淨淨,另外環保志工們也會不定時參與淨灘服務,圳頭里的軍史公園旁更是紅樹林濕地復育區,多虧了志工們努力的維護環境,使得這片土地的生態豐富且多彩,因為代表濕地復育相當成功,這充分顯示環保志工們的奉獻精神和對環境的關注,特別感謝志工們守護我們的家園。     圳頭里環保志工小隊參與許多競賽獲得佳績,包含榮獲「桃園市環保暨資源回收業務評鑑特優」、「桃園市環保寺廟認證評鑑銀牌獎」、「桃園市大園區智慧節電村里評比第一名」、「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村里評鑑銅牌獎」、「桃園市環保暨資源回收業務評鑑優等」、「桃園市績優環保志工隊」、「桃園市環保暨資源回收業務評鑑金牌」、「桃園市資源回收業務評鑑金牌」、「桃園市綠色團購推廣工作評鑑金牌」、「環境永續及綠色消費環保團購站績優團購銷售金牌」、…等等,這些肯定彰顯了他們的努力和貢獻。   ...

【觀音區】樹林里環保志工小隊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樹林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樹林仔庄」,是臺灣桃園市觀音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樹林里、富林里不含東北端及東南端。後來103年升格為直轄市,改制為今天的觀音區樹林里,樹林里屬於農村混合工業區型的社區,位在觀音工業區內。     樹林里環保志工小隊於民國99年10月成立的,他們在過去的13年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樹林里環保志工隊在劉莉卉隊長帶領下,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努力改善社區的環境,每個街道都有志工打掃的身影。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他們也毫不畏懼地投入工作,一次又一次完成社區營造的計畫案。尤其在七、八月暑假時,毒辣的太陽真讓人煎熬,每天都用汗水換取社區的美好,這種毅力和奉獻精神令人敬佩。志工們說:「看到社區變得乾淨,聽到社區居民稱讚的聲音,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樹林里環保志工小隊確實是社區的環保楷模,他們在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和廚餘再利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有效地降低了垃圾產量。此外,志工們還通過將菜葉和水果殘渣投入堆肥區,製作出高品質的有機肥料,增加了瓜果的產量,提供社區關懷聚點使用。     該里志工隊每月固定2次出勤,出勤時數超過300小時,這種奉獻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為環境保護和社區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還結合企業社會資源連結外藉勞工,進行環境清理整頓及清除髒亂點工作,也啟發讓更多外藉人士投入到環保活動中,目前樹林里環保志工小隊服勤超過10年就高達24位,感謝他們多年來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     樹林里環保志工小隊表現也非常亮眼,獲得許多佳績,包含榮獲「桃園市績優環保志工隊績優獎」、「桃園市各里環保志工小隊環境清潔工作績效評比競賽特優獎」、「桃園市各里環保志工小隊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評比競賽甲等獎」、「桃園市各里環保志工小隊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評比競賽優等獎」、「桃園市績優低碳鄰里銅牌獎」、「桃園市環保志工群英會-資源分類王優等獎」…等等,他們的努力和貢獻值得我們永遠的讚揚和尊重。     劉莉卉隊長回想起,由最初的被動、虛應故事心態,原因是不了解志工服務精神,又有點放不下身段,但經過不斷的上課,和社區幹部開導帶領下逐漸適應,在這13年裡辦理了大大小小的活動、各項競賽及評比,榮獲各種奬項及...

【蘆竹區】營盤里-黃春華、林慧子

蘆竹區營盤里-黃春華、林慧子 營盤里目前有2000多戶人口6000多人,面積範圍大,有綠九公園、長青路整條、最遠到營盤古道,最久以前還包含山上的土地公,現在重新劃分範圍,就不再包括那一處。營盤里環保志工隊人數約62人,目前有五對夫妻檔都在隊上服務,春華與慧子夫妻便是其中一對。環保志工小隊每兩周固定分組出去掃地、清潔環境,從不延期,不論颳風下雨或寒流來,都照樣出勤,充滿奉獻精神,里長黃秀鳳說:「當環保志工很辛苦,像我們有個綠九公園內的樹,到了換葉季節很容易掉葉,所以志工們掃落葉就掃的非常辛苦,也因為落葉被風吹到馬路上,怕影響安全,所以志工們一定要將落葉掃的非常乾淨…」。 慧子雖然還沒退休,但當志工很久了,一開始是從慈濟進入志工領域,接著也有去關懷據點幫忙,她說當時也想要去掃地,但不怎麼加入,約10多年前,在慈濟場合遇到前環保志工小隊長王榮添,王知道她的想法後,邀請她加入環保志工隊,於是她就這麼做了環保志工,她記得當時仍在工廠上大夜班,每每到了周六一大清早,志工們要集合掃地的時間,她周五晚上就會跟工廠請假,周六一早準時跟志工夥伴們一起出勤掃地。 慧子的先生春華一直以來都是慈濟志工,與太太的理念相仿,投入志工後,他說做志工最重要的是一顆心,只要有時間,哪邊有需要就會去做,不是看到有回饋才做。以他熟悉的骨髓幹細胞領域來說,他建議健康的人可以先抽血做骨髓建檔,條件為滿18-46歲,身體健康沒有癌症即可先去抽血,之後讓有需要移植骨髓的人可以從資料庫配對。至於其他志工種類,例如關懷據點志工、廟口(五福宮)巡守隊志工、衛生所志工等等,都可以利用有空的時間再去做。 春華與慧子夫妻平日閒暇之餘化身城市無毒農夫,栽種蔬菜自給自足,拒絕使用農藥與除草劑,多收成的蔬菜也會與好友、鄰居共享,春華將退休生活安排的充實又開心,志工工作實踐了青年10大守則「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曾經很多人以為當志工都能享受很好的福利,但老實說,當志工奉獻的時間體力更勝於所謂的福利,如果每個人都能將寶貴的時間那來做社會服務,那環境就會更整潔,社會就會更有愛。慧子說:『我們做關懷據點的時候,也會有關懷訪視、電話問安等等,社會的角落需要一點愛、一點關心,我們多付出,不要計較,也不管別人怎們想,就會有多一點能量,讓社會(社區)更好』。 營盤里長黃秀鳳也說,很感謝夫妻倆對里內環境的幫助,由於他倆的優秀、責任心、注意細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