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區中原里位於桃園區西南部中路次分區核心地帶,鄰接中平里、中信里與中聖里,行政管轄範圍不大但位置重要,是連結市區與中壢邊緣的關鍵交通節點。這一帶是典型的高密度都市住宅區,公共空間不多、街道也比較緊湊。住在這裡的居民生活節奏快,社區活動也很常見。因為空間密集、距離拉近,大家更有機會互動、互打照面,鄰里之間情感維繫自然熟絡,進而願意合作,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小而團結」的生活模式。
在這樣的空間背景下,中原里雖然範圍不大,卻包含宏昌六街至十三街、泰昌一街至六街及中平路等多條動脈,形成「街坊共治」的小場域,也賦予環保志工小隊獨特的在地使命與親和力。里民在清晨散步時會見到志工們忙碌於街角、巷弄,不受城市規模限制,只要有心,就能凝聚力量共同維護環境。這種「小而團結」的社區特質,使中原里成為環保的優質典範,也是一塊更易深入、更可落實的社造沃土。
雖然中原里的行政範圍不大,但在這片小型社區當中,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卻以55位來自不同世代的志工而成為具高度凝聚力的團隊。隊長王秀璞帶領55人(年齡從28到79歲)於清晨06:00至10:00,在宏昌六至十三街、泰昌一至六街及中平路等主要街區清掃,彰顯志工團隊「規模小、效率大」的最佳寫照。
中原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亮點之一,即是「中原快樂棧」,一處由荒蕪角落轉變而成之低碳生態場域,承載在地社區營造與環境教育使命。王秀璞里長(兼任志工小隊長)於110年提案「清淨家園社區發展計畫」獲得補助後,在環保志工們的聯手打造下,成為拓展荒野、轉型社區綠地的成功案例。
桃園市環保局也依據此地的魚菜共生、有機農作與透水鋪面成果,授予中原里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兼具教育價值與生態效益。這份成就不僅展現志工隊的團隊行動力,更顯示城市治理中「社區共造」的力量。正如王秀璞隊長所言:「從一塊20多年荒地改變至今,吸引里民和鄰里前來參觀,真的要給環保志工隊一個讚!」這段話不只饒富感謝,亦讓快樂棧成為中原里的驕傲。
過去兩年來,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積極規劃並及參與多元活動,反映其志工文化的內涵與活力。不僅在民國111年提出低碳鄰里申請案,設置魚菜共生與生態池;3月接待幼兒園戶外教學;5月邀請國際關懷協會孩童團體體驗中原快樂棧;7月率隊赴外地觀摩低碳建設;8月舉辦跳蚤市場義賣;10月參與客家博覽會執行環境維護任務。這一連串活動反映出志工小隊不只生態巡守,還跨足教育、文化與公益,打造中原里為一個具有自主性與創新力的示範里。
這些成果不僅彰顯志工隊的「行動力與忍耐力」,也讓中原里在桃園市的低碳家園評定體系中破繭而出,真正的環保,不只是清掃,而是生活方式、教育傳承與社區價值的共同升級。
環保志工不為掌聲,也不為名利,而是出於一種對土地的熱愛,對社區的承諾。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的夥伴們,珍惜每次出勤打掃4小時的時間,協助的不僅是道路的清潔,更是守護居民的生活品質與下一代的乾淨未來。他們用雙手維護巷弄,用心靈灌溉社區,是中原里真正無聲的環保英雄。
112年中原里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正是市府「共治、共創、共享」三共理念的具體展現。市府亦表達希望將此成功模式複製至周邊鄰里,推動更多里朝永續發展前進。
王秀樸說:感謝中原里辛勤的環保志工們,未來讓我們繼續落實環保的理念與精神,為中原里提供更適宜居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