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桃園區】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區中原里位於桃園區西南部中路次分區核心地帶,鄰接中平里、中信里與中聖里,行政管轄範圍不大但位置重要,是連結市區與中壢邊緣的關鍵交通節點。這一帶是典型的高密度都市住宅區,公共空間不多、街道也比較緊湊。住在這裡的居民生活節奏快,社區活動也很常見。因為空間密集、距離拉近,大家更有機會互動、互打照面,鄰里之間情感維繫自然熟絡,進而願意合作,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小而團結」的生活模式。

在這樣的空間背景下,中原里雖然範圍不大,卻包含宏昌六街至十三街、泰昌一街至六街及中平路等多條動脈,形成「街坊共治」的小場域,也賦予環保志工小隊獨特的在地使命與親和力。里民在清晨散步時會見到志工們忙碌於街角、巷弄,不受城市規模限制,只要有心,就能凝聚力量共同維護環境。這種「小而團結」的社區特質,使中原里成為環保的優質典範,也是一塊更易深入、更可落實的社造沃土。

雖然中原里的行政範圍不大,但在這片小型社區當中,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卻以55位來自不同世代的志工而成為具高度凝聚力的團隊。隊長王秀璞帶領55人(年齡從28到79歲)於清晨06:00至10:00,在宏昌六至十三街、泰昌一至六街及中平路等主要街區清掃,彰顯志工團隊「規模小、效率大」的最佳寫照。

中原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亮點之一,即是「中原快樂棧」,一處由荒蕪角落轉變而成之低碳生態場域,承載在地社區營造與環境教育使命。王秀璞里長(兼任志工小隊長)於110年提案「清淨家園社區發展計畫」獲得補助後,在環保志工們的聯手打造下,成為拓展荒野、轉型社區綠地的成功案例。

桃園市環保局也依據此地的魚菜共生、有機農作與透水鋪面成果,授予中原里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兼具教育價值與生態效益。這份成就不僅展現志工隊的團隊行動力,更顯示城市治理中「社區共造」的力量。正如王秀璞隊長所言:「從一塊20多年荒地改變至今,吸引里民和鄰里前來參觀,真的要給環保志工隊一個讚!」這段話不只饒富感謝,亦讓快樂棧成為中原里的驕傲。

過去兩年來,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積極規劃並及參與多元活動,反映其志工文化的內涵與活力。不僅在民國111年提出低碳鄰里申請案,設置魚菜共生與生態池;3月接待幼兒園戶外教學;5月邀請國際關懷協會孩童團體體驗中原快樂棧;7月率隊赴外地觀摩低碳建設;8月舉辦跳蚤市場義賣;10月參與客家博覽會執行環境維護任務。這一連串活動反映出志工小隊不只生態巡守,還跨足教育、文化與公益,打造中原里為一個具有自主性與創新力的示範里。

這些成果不僅彰顯志工隊的「行動力與忍耐力」,也讓中原里在桃園市的低碳家園評定體系中破繭而出,真正的環保,不只是清掃,而是生活方式、教育傳承與社區價值的共同升級。

環保志工不為掌聲,也不為名利,而是出於一種對土地的熱愛,對社區的承諾。中原里環保志工小隊的夥伴們,珍惜每次出勤打掃4小時的時間,協助的不僅是道路的清潔,更是守護居民的生活品質與下一代的乾淨未來。他們用雙手維護巷弄,用心靈灌溉社區,是中原里真正無聲的環保英雄。

112年中原里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正是市府「共治、共創、共享」三共理念的具體展現。市府亦表達希望將此成功模式複製至周邊鄰里,推動更多里朝永續發展前進。

王秀樸說:感謝中原里辛勤的環保志工們,未來讓我們繼續落實環保的理念與精神,為中原里提供更適宜居住的環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龜山區】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市龜山區福源里,位於城市與山林交界的樞紐地段,是一處兼具歷史記憶與自然資源的社區。福源里原為「兔坑村」的一部分,因地廣人多,於民國87年正式分村獨立。這裡的地勢起伏有致,包含大同路356巷、湖山街、綠野街、河濱步道、福源街及福源山步道等地標,形成一個結合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多元地貌社區。特別是福源山步道,早期,這條步道是兔仔坑通往鶯歌的重要山徑,曾因荒廢而漸被遺忘。然而,透過地方居民與志工的共同努力,逐步重現舊日風貌,成為今日廣受歡迎的綠色步道。 在福源里深耕多年的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自民國91年成立以來,至今已邁入第22個年頭。由現任隊長顏福來帶領,這支小隊肩負起維護社區環境清潔與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責大任。目前隊上共有40位志工,其中年齡最長者為79歲,最年輕的則為36歲,整體平均年齡為66歲,展現出「長青與傳承並重」的精神。令人敬佩的是,當中有28位志工服勤超過10年以上,長年持續不懈地貢獻時間與心力,可謂是福源里的環保中堅力量,小隊平均每月約有35位志工出勤,每次服務時間長達4小時,這就是福源里能維持清潔與宜居環境的關鍵,用實際行動詮釋「在地守護者」的角色。 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能有今天的規模與成就,背後最大的推手,正是現任隊長顏福來。身為福源里的見證者,顏隊長親身經歷了社區從「兔坑村」到「福源里」的轉變。他回憶道,當年剛成立時,福源里環境惡劣,工廠林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居民對生活品質普遍失望。正因如此,顏福來決定挺身而出,召集志工伙伴,他們捲起袖子,從除草、整地、鋪路、種植,到建設涼亭與觀景台,幾乎全靠人力一點一滴完成一起動手改變家園。隊長顏福來表示:「環境清潔做得好,身體健康免煩惱。」這不僅是他對志工夥伴的勉勵,更是福源里整體環保文化的縮影。而這一切,皆來自環保志工的無私與堅持。他們讓這條步道不再只是通往山林的道路,而是一條通往人心、通往永續未來的希望之路。 福源里的經驗告訴我們,環境的轉變,並不需要浩大的工程,也不必仰賴龐大預算。只要有一群願意俯身做事的人,就能翻轉整個社區的面貌。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的故事,是一段從荒煙蔓草走向綠意成蔭的歷程,更是一部由居民親筆書寫的環境運動紀實。走在福源山步道上,我們踩著的是他們親手鋪就的路,聞到的是他們種下的花木清香,看見的是他們堅持不懈的信念所開出的綠色之花。他們或許不是名人,也不會上新聞頭條,但他們的故事,值得被記...
【蘆竹】妍如姊志工生涯的開端,是自民國92年開始,參與南崁國小晨光媽媽及交通導護志工,本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精神,持續在地方事務上熱情協助,於婦幼館完成基礎及特殊訓練後,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當時普遍未建立垃圾不落地的環保觀念及習慣,社區總是有幾處髒亂點 污穢不堪,志工隊派員輪流站崗,勸導民眾愛護環境維持家園整潔,在志工隊鍥而不捨的努力下,打造社區成為一個清境舒適的家園。 自103年升格為桃園市後,五福村也成為中山里,擔任總幹事的妍如姊變的更加忙碌。本身還有工作的妍如姊,總在志工服務與工作間忙的不可開交,好加在妍如姊有位神隊友-全力支持她的先生,總是擔任她最強大的後盾,無論在志工服務或家庭事務上,都盡全力協助,讓妍如姊可以無後顧之憂,當位開心的志工! 妍如姊從事的是旅遊相關的工作,因此樂觀活潑是她的個性,在志工隊裡她總是能帶領大家一同參加很多活動,像是社區整體改造,將髒亂點改造成蔬果小公園,參加市府舉辦的志工群英會、績優里評比活動、濱海馬拉松啦啦隊環保道具製作比賽、低碳飲食料理等等。遇到挫折或是瓶頸的時候,樂觀的妍如姊總是先檢討自己,難過三分鐘,就再笑笑地前進,正向思考,就是妍如姊能在志工服務裡不斷前進的力量。 中山里環保志工小隊是個年輕的隊伍,里長黃淑芬提及,感謝這些年輕的里民願意投入社區服務的工作,在假日一早起床清掃,協助環境整潔,真的非常難能可貴。妍如姊也分享她的環保理念,節能減碳不單只是口號更應該實踐,藉由個人影響家庭、社區,讓環境更美好。節約能源愛護地球,物盡其用珍惜資源,才能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生活! 回到首頁>  桃園市環保志工網站

【桃園區】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區位於臺灣桃園市東北部,桃園區為桃園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桃園市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交通中心,其中在桃園區的中聖里,環境非常優雅,是個高品質社區,這裡沒有流浪貓,只有里貓,而且眼睛看到的每個喵星人都非常福態,可見生活安逸與幸福。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成立至今已18年,在隊長崔美瑛的帶領下,小隊發展蓬勃,現有志工52人,其中服勤超過10年的資深志工達22人。除了專注於環境清潔與改善髒亂地點,志工們還在社區設立了有機菜圃,積極推動永續農耕。菜圃內配備雨水回收系統、好氧堆肥設施及環保酵素等資源再利用裝置,全面實踐綠色循環的理念。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積極舉辦多元活動,其中以聞名全國的跳蚤市場最具特色。小隊設立公益攤位與臉書團購平台,將所得盈餘用於為流浪貓進行結紮。過去十餘年來,致力推動街貓TNVR計畫(以結紮代替撲殺,以認養代替購買),成功營造出中聖里友善的動物保護氛圍,並在集會所設立了流浪動物的中途之家。 此外,里內八大社區均設置資源回收站,自95年起,透過申請環保署資收站改造美化經費,結合社區自籌款,逐步建構完整的綠色地圖。資收站外觀整潔美觀,已成為社區新景觀;內部分類清晰有序,顯著提升居民回收分類的意願,並為社區帶來額外收入,展現環保與社區發展的雙贏成果。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參與許多競賽獲得佳績,包含榮獲「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建國百年清淨家園「百大績優村里」殊榮及「營造永續優質環境衛生計畫」志工優等獎、「全國環保志(義)工環境知識大挑戰競賽冠軍」、「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銀級」獎的全國最高榮譽」、「資源回收暨環境清潔工作績效評比優等獎」…等等,這些肯定彰顯了他們的努力和貢獻。 最後,崔美瑛隊長與大家分享,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落實在生活之中,才是真正且永續的環保行為,我們依然會透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去宣導相關的理念;但這樣的行為模式和觀念,其實早已經變成大家的生活習慣了,而這也是中聖里最大的特色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