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楊梅區】紅梅里環保志工

環保志工 何晉雄、張鏡妹、何基訓

楊梅區紅梅里,週邊有市場、伯公山公園、錫福宮商圈,人潮經常聚集在此買菜、運動,加上錫福宮每年在農曆元宵節會舉行閹雞比賽與正月恭迎媽祖聖駕活動,常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參加慶典。紅梅里環保志工小隊的志工人數接近百人,除平日維護里內環境外,每每在慶典過後,皆能即時動員清掃,讓社區週遭環境能即刻恢復乾淨整潔。里內居民何晉雄與太太張鏡妹、兒子何基訓一家三口,都在環保志工隊服務,基訓因小時候跌倒,腦部受傷,所以爸爸媽媽總帶在身邊照顧,民國103年時,在里長的支持鼓勵下,他們開始讓基訓參與環保志工的工作,教他如何用夾子撿垃圾、學習資源回收分類、掃地、集中垃圾收運,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基訓都需要花時間慢慢練習,只要告訴他該怎麼做,他就會努力專心做好每一件事。

何晉雄今年已經78歲,約10幾年前加入志工隊,年輕時跟太太鏡妹一同打拼,做過很多苦力活,也搬了幾十次的家,搬到心生恐懼,他說:「從一開始務農幫別人種茶葉,但收成少,賺不到錢又無法養家,於是改行去當學徒,做鐵工,但又因為機器出問題,導致賠償,所以又改跟太太的娘家學做窗簾生意,從認識布料開始,學丈量學車縫,等經濟慢慢穩定,才買房子定居在楊梅,窗簾生意一做就40年。現在因年紀接近80歲,窗簾布料很重,他體力已不太能負荷,所以呈退休狀態。他將更多心力投放在環保志工上,他認為當志工既能改善環境又能敦親睦鄰,是一舉多得的善心事業。平日有認養里內社子溪河道,固定去清除河道雜草,雖然危險性較高,但他還是全力以赴。晉雄曾去日本旅遊,很羨慕當地乾淨的環境,他說:「靠志工們維持環境只是一時,道德理念必須從教育扎根,使人人不亂丟垃圾,才可能讓市容變更好」。

太太張鏡妹夫唱婦隨10幾年,她跟隨晉雄加入環保志工,長年來,她臉上洋溢的笑容從未改變,且因她爽朗好客的性格,深得鄰里間的信任,她說:「我做環保志工最大的收穫,就是讓基訓(兒子)多了團體生活,因為志工這條路上的學習與服務,得到隊上阿伯嬸嬸們的關愛,讓基訓生活圈更加豐富,一家三口也因此交到許多朋友,填補退休後的時間」。晉雄的個性既老實又盡責,每次出勤掃地時,都會提醒志工們要安全第一,不厭其煩多一句叮嚀,就會減少夥伴們因出勤受傷的機率,他說這是他深為小組長的責任。樸實的太太鏡妹,則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這樣就能繼續做志工,多為家園出一份力,她平日除了跟志工隊一起打掃環境之外,也會教導基訓(兒子)該怎麼做家事,讓他學點簡單的生活家事,好打理自身,例如煮飯、洗碗、挑菜、泡茶等等,雖然基訓動作慢,需要每個步驟慢慢教,但看到他肯學與進步,讓鏡妹內心頗感欣慰,雖然家人「平安健康」看似微小的心願,但她相信,一家人相守是夫妻退休後,收到最棒的禮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龜山區】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市龜山區福源里,位於城市與山林交界的樞紐地段,是一處兼具歷史記憶與自然資源的社區。福源里原為「兔坑村」的一部分,因地廣人多,於民國87年正式分村獨立。這裡的地勢起伏有致,包含大同路356巷、湖山街、綠野街、河濱步道、福源街及福源山步道等地標,形成一個結合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多元地貌社區。特別是福源山步道,早期,這條步道是兔仔坑通往鶯歌的重要山徑,曾因荒廢而漸被遺忘。然而,透過地方居民與志工的共同努力,逐步重現舊日風貌,成為今日廣受歡迎的綠色步道。 在福源里深耕多年的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自民國91年成立以來,至今已邁入第22個年頭。由現任隊長顏福來帶領,這支小隊肩負起維護社區環境清潔與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責大任。目前隊上共有40位志工,其中年齡最長者為79歲,最年輕的則為36歲,整體平均年齡為66歲,展現出「長青與傳承並重」的精神。令人敬佩的是,當中有28位志工服勤超過10年以上,長年持續不懈地貢獻時間與心力,可謂是福源里的環保中堅力量,小隊平均每月約有35位志工出勤,每次服務時間長達4小時,這就是福源里能維持清潔與宜居環境的關鍵,用實際行動詮釋「在地守護者」的角色。 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能有今天的規模與成就,背後最大的推手,正是現任隊長顏福來。身為福源里的見證者,顏隊長親身經歷了社區從「兔坑村」到「福源里」的轉變。他回憶道,當年剛成立時,福源里環境惡劣,工廠林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居民對生活品質普遍失望。正因如此,顏福來決定挺身而出,召集志工伙伴,他們捲起袖子,從除草、整地、鋪路、種植,到建設涼亭與觀景台,幾乎全靠人力一點一滴完成一起動手改變家園。隊長顏福來表示:「環境清潔做得好,身體健康免煩惱。」這不僅是他對志工夥伴的勉勵,更是福源里整體環保文化的縮影。而這一切,皆來自環保志工的無私與堅持。他們讓這條步道不再只是通往山林的道路,而是一條通往人心、通往永續未來的希望之路。 福源里的經驗告訴我們,環境的轉變,並不需要浩大的工程,也不必仰賴龐大預算。只要有一群願意俯身做事的人,就能翻轉整個社區的面貌。福源里環保志工小隊的故事,是一段從荒煙蔓草走向綠意成蔭的歷程,更是一部由居民親筆書寫的環境運動紀實。走在福源山步道上,我們踩著的是他們親手鋪就的路,聞到的是他們種下的花木清香,看見的是他們堅持不懈的信念所開出的綠色之花。他們或許不是名人,也不會上新聞頭條,但他們的故事,值得被記...
【蘆竹】妍如姊志工生涯的開端,是自民國92年開始,參與南崁國小晨光媽媽及交通導護志工,本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精神,持續在地方事務上熱情協助,於婦幼館完成基礎及特殊訓練後,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當時普遍未建立垃圾不落地的環保觀念及習慣,社區總是有幾處髒亂點 污穢不堪,志工隊派員輪流站崗,勸導民眾愛護環境維持家園整潔,在志工隊鍥而不捨的努力下,打造社區成為一個清境舒適的家園。 自103年升格為桃園市後,五福村也成為中山里,擔任總幹事的妍如姊變的更加忙碌。本身還有工作的妍如姊,總在志工服務與工作間忙的不可開交,好加在妍如姊有位神隊友-全力支持她的先生,總是擔任她最強大的後盾,無論在志工服務或家庭事務上,都盡全力協助,讓妍如姊可以無後顧之憂,當位開心的志工! 妍如姊從事的是旅遊相關的工作,因此樂觀活潑是她的個性,在志工隊裡她總是能帶領大家一同參加很多活動,像是社區整體改造,將髒亂點改造成蔬果小公園,參加市府舉辦的志工群英會、績優里評比活動、濱海馬拉松啦啦隊環保道具製作比賽、低碳飲食料理等等。遇到挫折或是瓶頸的時候,樂觀的妍如姊總是先檢討自己,難過三分鐘,就再笑笑地前進,正向思考,就是妍如姊能在志工服務裡不斷前進的力量。 中山里環保志工小隊是個年輕的隊伍,里長黃淑芬提及,感謝這些年輕的里民願意投入社區服務的工作,在假日一早起床清掃,協助環境整潔,真的非常難能可貴。妍如姊也分享她的環保理念,節能減碳不單只是口號更應該實踐,藉由個人影響家庭、社區,讓環境更美好。節約能源愛護地球,物盡其用珍惜資源,才能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生活! 回到首頁>  桃園市環保志工網站

【桃園區】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

桃園區位於臺灣桃園市東北部,桃園區為桃園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桃園市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交通中心,其中在桃園區的中聖里,環境非常優雅,是個高品質社區,這裡沒有流浪貓,只有里貓,而且眼睛看到的每個喵星人都非常福態,可見生活安逸與幸福。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成立至今已18年,在隊長崔美瑛的帶領下,小隊發展蓬勃,現有志工52人,其中服勤超過10年的資深志工達22人。除了專注於環境清潔與改善髒亂地點,志工們還在社區設立了有機菜圃,積極推動永續農耕。菜圃內配備雨水回收系統、好氧堆肥設施及環保酵素等資源再利用裝置,全面實踐綠色循環的理念。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積極舉辦多元活動,其中以聞名全國的跳蚤市場最具特色。小隊設立公益攤位與臉書團購平台,將所得盈餘用於為流浪貓進行結紮。過去十餘年來,致力推動街貓TNVR計畫(以結紮代替撲殺,以認養代替購買),成功營造出中聖里友善的動物保護氛圍,並在集會所設立了流浪動物的中途之家。 此外,里內八大社區均設置資源回收站,自95年起,透過申請環保署資收站改造美化經費,結合社區自籌款,逐步建構完整的綠色地圖。資收站外觀整潔美觀,已成為社區新景觀;內部分類清晰有序,顯著提升居民回收分類的意願,並為社區帶來額外收入,展現環保與社區發展的雙贏成果。 中聖里環保志工小隊參與許多競賽獲得佳績,包含榮獲「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建國百年清淨家園「百大績優村里」殊榮及「營造永續優質環境衛生計畫」志工優等獎、「全國環保志(義)工環境知識大挑戰競賽冠軍」、「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銀級」獎的全國最高榮譽」、「資源回收暨環境清潔工作績效評比優等獎」…等等,這些肯定彰顯了他們的努力和貢獻。 最後,崔美瑛隊長與大家分享,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落實在生活之中,才是真正且永續的環保行為,我們依然會透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去宣導相關的理念;但這樣的行為模式和觀念,其實早已經變成大家的生活習慣了,而這也是中聖里最大的特色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