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區位於桃園市南部,是個融合自然景觀與文化底蘊的城鄉交界區域。中興里位於於龍潭區的核心地帶,有遠近知名的龍潭大池、石門水庫以及三坑老街等景點,不僅風景宜人,更有著深厚的人文資源。
中興里雖非龍潭區最大里,但卻因其社區凝聚力與居民參與度高,而成為區內典範社區之一。這裡的居民務實樸華,講究社區共享與環境保護的理念,過去十多年來持續深耕在地,從傳統農村走向現代,轉型注重永續發展與低碳生活,而在這股踏實與進步的背後,有一群不辭辛勞、默默奉獻的環保志工們。
進入中興里,便有一股清新整潔的感受。除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更是人和的成果。由彭石松隊長所領導的中興里環保志工小隊,已深耕社區長達20年,目前共有66名志工,從56歲到80歲的志工們,展現了不同世代的合作精神。
其中更有53位志工已服務超過10年以上,可見這支志工隊穩定持久的一面。志工們會於每月第二與第四週的星期六出勤,平均每次服務2~4小時,足跡遍及全里的每一條街道、巷弄、公共設施,用實際行動推動家園乾淨。
這支志工小隊的運作,不僅是維持清潔,更是中興里各社團之間串流的樞紐。他們支援文化活動、協助社區動員、維護綠地環境,更經常是居民防災、防疫或市政推廣的第一線協力者。透過長年累積的努力,中興里環保志工已不再只是「打掃街道」的工作人員,而是推動社區共好、環境永續發展的強力引擎。
「用心,就能創造改變。」這句話用來形容中興里環保志工小隊,再貼切不過。在隊長彭石松的領導下,志工小隊早已超越傳統,不再只是扮演清掃者的角色,而是積極開創社區永續經營的新格局。彭隊長以「低碳六大信念」為藍圖,從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永續經營等六大面向,系統化地帶領社區前進。
他強調:「本小隊重視政府推動的每一項政策及環保工作,屢獲認證與肯定,是所有志工用汗水換來的榮譽。」中興里還有「棄而不捨修惜站」與「電器維修班」,透過修理與再利用,延續物品生命週期,減少垃圾與資源浪費,也落實「惜物愛物」的價值觀。此外,志工隊也積極辦理二手物交換活動,打造循環經濟的實踐場域。這些行動不僅改善社區環境,更提升居民的環保素養與認同感。
龍潭中興里,是一個走在環保前線、具前瞻視野的美好模範。從地方基層一路走到市級、中央表揚,中興里環保志工小隊的表現早已獲得各界肯定。回顧其輝煌紀錄,早在民國100年,彭石松隊長就榮獲「推動環境保護有功人員特優獎」,樹立領導典範;接下來更陸續奪得包括民國107年環境清潔績效評比競賽「甲等獎」、108年「頂尖組優等獎」、109年「特優獎」,以及最新的113年環境部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
除此之外,彭隊長也獲頒113年內政部「桃園市特優里長」殊榮,成就堪稱桃園市之最。不僅如此,志工小隊也不忘參與在地活動,例如榮獲113年、114年市長盃龍舟競賽「里別組總冠軍」(連續2年並奪得神龍旗2連勝),展現出不同於掃街的團隊精神。這一連串榮譽,不僅象徵政府與社會的肯定,更反映中興里志工隊對社區的凝聚力。修惜站的設立更登上新聞媒體版面,成為環保與社區共榮的成功案例。這些獎牌表面的榮耀,其背後都是一群人默默耕耘、無怨無悔守護家鄉的結果。
中興里的故事,其實是一場關於堅持、熱情與理想的故事。66位志工,有的已是八旬長者,但他們精神仍如中年,他們用雙手守護街道、用笑容溫暖鄰里。20年來,無論炎炎夏日、或是風雨交加,每月第二與第四週的週六,他們總是準時集合,完成屬於社區的「淨化儀式」。他們的行動喚醒了居民的環保意識,讓「永續」不再只是口號,而是每天的實踐。未來,這份精神要不斷傳承,讓更多年輕世代加入。龍潭的山依舊翠綠,潺潺溪流仍見清澈,而在這些美景背後,莫忘是環保志工們的長期奉獻,這就是中興里環保志工的力量,也是值得讓後輩學習的志工精神。